再赴苍穹!神舟二十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开启中国航天新篇章
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伴随着一声轰鸣,长征二号F遥二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飞船随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恰逢“中国航天日”,成为致敬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执行此次任务的神舟二十号飞行乘组由三名经验丰富的航天员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搭档陈中瑞与王杰共同进驻空间站,正式开启为期约六个月的太空驻留生活。这也是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后,又一次关键性的在轨乘组轮换。这既是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后又一次关键性的在轨乘组轮换,也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全面迈向深空探测、载人登月新阶段前的一次扎实前行。
在4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对外介绍了本次任务的主要目标与亮点。神舟二十号乘组将与当前仍在轨驻留的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太空接力”,并在空间站开展包括科学实验、出舱任务、设备维护、货物转运和公益科普等多项任务。
神舟十九号乘组已在轨驻留超过170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任务期间圆满完成3次出舱任务和6次载荷进出舱工作,创造了中国航天多个“首次”与“之最”。其中,蔡旭哲以5次出舱任务成为我国出舱次数最多的航天员;宋令东成为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王浩泽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截至目前,空间站已在轨实施了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两吨科学与应用物资,下行近百种空间科学实验样品。接棒的神舟二十号乘组,也将在空间站继续推进我国空间科学研究的纵深发展。此次任务中,他们将开展以斑马鱼、涡虫、链霉菌为研究对象的3项生命科学实验,以及涉及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在内的59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这些研究有望在血管化脑类器官芯片培养、软物质非平衡动力学、高温超导材料空间制备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号乘组还将迎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并计划于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届时,中国空间站的在轨运作能力和任务调度能力将再一次接受系统性验证。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社会关注的载人登月任务也在有序推进中。林西强表示,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望宇登月服等关键产品正按原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工作,月球遥感卫星已完成立项和竞争择优,发射场等地面系统研制建设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随着初样研制工作的深入,各系统主要大型试验和跨系统试验正在稳步推进。”林西强说,前期,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梦舟载人飞船首次高空空投试验、揽月月面着陆器整器热试验已组织完成。后续将陆续在酒泉发射场、文昌发射场等地,组织实施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揽月着陆器综合着陆起飞验证、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系留点火、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低空飞行及梦舟飞船最大动压逃逸等试验,全面验证飞行产品关键功能性能。
从“全面验证”到“全面虚拟”
数字样机成为航天工程的新引擎
在复杂系统集成、任务验证频次高、成本要求严苛的航天工程中,传统“实物验证”路径逐渐显露出周期长、代价高的问题。此背景下,以全数字仿真建模为核心的数字样机技术,正在成为航天任务从方案设计到功能验证的关键推手。
通过数字样机,工程师可在真实发射前,构建高度拟真的“虚拟样机”,并在数字环境中进行系统级联调、故障注入、性能评估和逻辑验证,有效降低实际试验次数,提升任务迭代效率。
在数字样机技术应用方面,天目全数字实时仿真软件SkyEye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国产数字样机领域的代表性工具,SkyEye具备多处理器异构建模、仿真控制系统集成、嵌入式软件虚拟调试等能力,支持ARM、DSP、PowerPC、SPARC、X86、MIPS、MCS-51、TriCore、RH850、RISC-V等多种架构处理器的建模仿真,广泛应用于空间站飞控系统、载人飞船姿轨控系统、月面着陆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和验证。它不仅是支撑数字航天的一项核心能力,更是国产工业软件在高可靠系统设计验证领域的重要突破。

更多SkyEye相关内容,欢迎点击此处查看或访问www.digiproto.com进行了解!
参考文献
[1]刘苏雅.神舟二十号飞船今天17时17分发射[N].北京日报,2025-04-2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