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Eye携手DigiThread,共同助力卫星领域数字化进程
随着数字化概念的普及,众多领域(行业)正逐步使用数字化产品代替实体产品进行开发、测试等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已然开启,促使社会、公司等多方面向着数字化方向前进。那么,数字化到底拥有着怎样的魔力,引各个行业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踏入数字化领域?
传统的数字化指将信息转换为数字(即计算机可读)格式的过程。与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化不同,当前的数字化更多是采用数字化相关技术,将实物(如计算机硬件)通过代码或者工具的方式,构建与实物相同运行逻辑的模型,最终由多个模型实现工程构建。数字化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如航空、航天、汽车、电机、通信等领域。那么,当卫星遇上数字化,又会擦出怎样的花火呢?
卫星数字化案例
数字卫星工程由三大部分组成:动力学模型、芯片仿真模型和协同仿真工程。
▲某数字卫星工程案例框架示意图
其中,芯片仿真模型由SkyEye构建而成,与物理芯片相同的运行逻辑使得系统和软件可不加修改地在仿真芯片上运行;用户还可基于SkyEye集成特定的IDE开发工具,进行工程加载、远程调试、设置断点等操作。同时,SkyEye的核心技术——LLVM动态二进制翻译技术,能够大大加快软件运行速度,计算当前数据并预测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卫星运行数据,助力实现数字卫星“预测”未来的功能。
多模型协同仿真运行亦是该案例的一大亮点,多模型间数据互传技术与颇具挑战的多模型时钟同步技术均是由多领域分布式协同仿真软件DigiThread先后解决的技术难点。SkyEye模型与Simulink模型作为数字卫星使用的主要模型,通过DigiThread提供的API接口实现时钟和数据的协同仿真。用户可通过DigiThread基于DDS(数据分发服务)通讯的仿真软总线对各模型进行协同仿真,组建起完整的数字卫星。
数字卫星工程已有丰富的成功案例,验证了卫星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优势与可行性。随着仿真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SkyEye的卫星综合仿真技术已成为对卫星应用方案进行数字化设计与综合效能评估的一种有力工具,可为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